231-随笔-科研鱼说


Part 1



选修课后,老师介绍了自己,并且贴出了二维码。虽然课没有好好听,甚至连老师的名字都没有记住,我扫了二维码加了微信。

我没有想到老师秒同意了,缘来她正在和另外一个同学交流问题。

过了一会,老师发来了问候:

你好🌹

尴尬,什么情况,我只是想悄悄混入朋友圈,不要点名啊。

没办法,先找个问题问一下吧。于是我敲敲删删,花了半个多小时打出了一个问题:

老师,我有时候也会帮学姐学长查一些关于肺癌的文献,也会读读摘要和结论,我想向老师请教一下,您是如何评价一篇文献的突破性和创新性的?

对于旧的文献,像提出ipass研究的那个文献一样(虽然我没读过)肯定有非常多的文献来引用它,那么我就认为这篇文献的突破性就是它解决了或者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这个被解决的问题越大,那么突破性就越大。

问题是对于新发表的文献,我只是检索了一个模糊的方向,并不是带着问题去读的,而且就是想看一篇文献能解决什么问题,那么一般来讲要怎么评价这个文献的突破性和创新性呢?或者说评价这篇文献所研究问题的前景?请老师赐教😬

估计是要开车,老师回复说叫我稍微等一下,过了不算太久老师就又回复了:

很抱歉,刚一直开车。看你的问题很开心,会思考的小朋友,不简单。

在没有明确研究方向的时候阅读文献就像捕鱼一样,不是捞鱼。所以我们的科研方向来自更多是从临床中发现问题,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问题之后,我们会集中精力去做一下回顾性分析,发现这部分病人或者问题可能涉及的方向,然后我们带着这部分问题去查阅文献,也就是我们先确定区域,然后重点查阅。这是第一步,那么这第一步对于求知的同学来说,需要有人指引,也就是有人带你进入这个区域。

第二步是针对性查阅文献,文献中涉及的方法决定了它的结果的含金量,比如临床研究我们不仅要看到结果,还要有探索的机制研究结合,也就是产生结果的原因,如果针对机制的阐述,只是一般的临床结果,那只能作为参考。基础研究的文献都是相对负责,这类文献,就要看每个文献使用的方法差异,这决定了每个结果的含金量,也就是这种方法带来的结果是定性,定量,同时这种基础研究为临床实践能有什么贡献,这是我们关注的。简单说,科研到临床,二者结合才有可能有意义。

第三步,就是如何提炼结果,我觉得每个研究者有自己的考虑,所以对研究结果,研究者会自己先分析讨论,包括研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以每篇文献的讨论部分很重要,是你可能从中获取重要信息的主要场地。

至于说突破,基础实验力求求新,求不同,临床研究力求找到获益人群,并说明可能的原因,基础实验可能还是源头,但是要从临床中找到这个可能相关才会把科研临床结合起来。现在科研论文越来越多,很多期刊,我们现在还是更关注每个临床结果背后我们能做的事情去开发,去做文章。期刊中我们会把类似的文章先简单汇总比较,找到对我们项追寻结果意义最大的方面,然后根据我们自己的实践去做事,这样可能从简单问题中发现闪光点。

不知道是不是对你有帮助,都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可以参考哈


Part 2



首先,第一句老师客气了一下,展现人文关怀。

然后,老师利用捕鱼和捞鱼来类比读文献:

第一、捞鱼还是捕鱼,鱼是什么鱼

  • 有研究方向的是去捞鱼;

  • 没有研究方向的是去捕鱼(然后再决定要捞什么鱼,所以很麻烦)。

老师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经过回顾分析,这些问题就仿佛描述了一条鱼一样。对于这条鱼的描绘,老师说求知的人需要有人指引。我的理解:老渔夫会告诉你哪片海洋有这种鱼,然后你可以更加快速的捞到对的鱼。

第二、下海捞鱼

  • 临床研究不仅仅是结果,更要有对机制的探寻。(结果就好像鱼上挂个牌子,牌子上写什么结果就是什么鱼;机制的话更像鱼本身的特征)

  • 基础文献相对负责,文献使用的方法能够体现出差异。(区别鱼的好坏)

简答来说,二者结合更能捞到好鱼。

第三、解鱼和造鱼

  • 文献讨论部分可能会帮助我们解剖这条鱼,从而肯对我们造鱼也有帮助;
  • 基础研究,不论是造鱼的方法,还是造出的鱼都求新求异;
  • 临床研究,要的是造出能够吃的鱼,还要搞清楚为什么能吃,不是挂个牌子说能吃就能吃了。

现今科研学术的海洋里面游荡的鱼儿越来越多,“我们现在还是更关注每个临床结果背后我们能做的事情”。把一片海域里面类似的鱼儿捞起来做个比较,去寻找这些鱼儿身上最适合往我们要造的鱼身上安装的东西,不管是为了让我们造的鱼更加好吃还是更加好看,最终都是服务于实践

对于那些临床结果的背后是什么?

这是另外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CTRL-/